张海的书法历程
浦君艺术创始人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先生合影
1963年的一天,同事跟张海说,你字写得不错,市文化馆正在办书法展览,你送去试试?于是张海拿着一副用白道林纸写的对联去了文化馆。刚进展厅,张海看到陈列着装裱过的一件件书法作品,张海说什么也不想把作品拿出来了,那时的张海连装裱是什么还不清楚呢。这次贸然送展,对张海刺激颇深:原来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是一门艺术,一门综合艺术,一门很深很深的艺术……
张海 作 草隶《杜甫登高》
1965年,张海接触到了《龙门二十品》。同事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这位老先生看了张海的习作后表扬他:年纪轻轻就写得这么一笔好隶书不简单。老先生把自己珍藏的《龙门二十品》慷慨赠送给张海让他临摹。
接触《龙门二十品》,获老先生指导,张海转而临写魏碑。那是一种贴近当代审美、适合当下实用的书体:用笔方正遒劲,结体变动不拘。诚如康有为所说:“统观诸碑(魏碑),若游群玉之山,若行山阴之道,凡后世所有之体格无不备,凡后世所有之意态亦无不备矣。”《龙门二十品》对张海后来的“碑楷体”的形成和创造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张海 作 书法2004年作 北国风光
1966年,文革开始,张海25岁。与同时代的年轻人不同,动荡年代中的张海以另一种姿态、另一种方式忙碌着:办尉凤英模范事迹展、打倒新沙皇展、天津三条石展……忙得不亦乐乎。
这种工作,各种字体都要用上,美术字、隶书、魏碑、行书,各有各的用处。在那个年代,张海的工作和生活就是写各种各样的字。
张海说:“一个展览,版面要丰富多变,必须用多种书体,其中包括美术字。新魏体那时是很流行的并且也很实用。不仅要求用毛笔写得很好,而且要能用大粉刷刷写一米见方的大字。”他说,“这时的思想十分单纯,唯一的目的是把字写好,把展览办好。”张海描述那时的生活:每天都在办展,每天都在写字,办展就是写字。其实效又远远超出一般的写字或练字了。
张海 作行书 渐入佳境
历史把张海推到了一个特别的舞台上,然而写字就是他的工作和 生活,安阳这片偌大展厅里红彤彤的蒸发着滚烫的时代气息时时刻刻都在举办他的“个人书法展览”。
从上世纪60年代初识《汉碑范》到70年代末的十余年间,张海完成了从写字到书法创作的历史性跨越。很少有人知道,一个书法大家,曾经有过这样的历练过程!
国画家:
何家英、王明明、黄永玉、范 曾、刘文西、王成喜、陈佩秋、史国良、李翔、冯远、尼玛泽仁、
苗再新、范扬、贾广健、程振国、王天胜、张复兴、王界山、冯大中、朱称俊等等。
油画家:
靳尚谊、詹建俊、肖峰、杨飞云、陈丹青、许江等等。
书法家:
2019年开启带您直接作者手中取画新模式,让您的投资藏品放心传世!
浦君官方手机、微信:135-2216-0002【品精价优】!
艺术官网:浦君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