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上午,天津画院新址建成揭牌仪式在西青区天津画院新址隆重举行。
天津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春雷为天津画院新址建成揭牌。
2018年5月18日,天津画院新址建成揭牌仪式在天津西青区天津画院新址举行。“丹青绘盛世 初心永不忘——天津画院美术作品观摩展”同期开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春雷为天津画院揭牌,参观展览并讲话。
天津画院新址建设工程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天津画院新址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侯台风景区以南,占地57.6亩,建筑面积7194平方米,包括美术馆、行政楼和5个创作中心,集创作研究、展览展示、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艺术收藏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天津城市独特的院落式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天津画院新址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完善天津市文化艺术设施,拓展天津画院发展的更高平台和更广阔空间,对繁荣和推动天津文艺事业,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海河文化的影响力,必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2018年5月25日,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在天津画院新址调研。
贾广健表示,天津画院新址的建成,体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文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凝聚了几代画院干部职工的热情和心血。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画院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学术立院,作品立身”为办院宗旨,以建设“名画、名家、名园”为目标,开拓创新,致力于把天津画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优秀画院,实现了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画院的核心任务就是出作品、出人才。天津画院将积极实践,最大化地发挥天津画院在天津美术事业中的作用,用艺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新时代。张桂元也表示,文艺事业的发展赶上了政通人和、文化昌盛的好时代。今后,天津画院将依托新的阵地,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担当,继承创新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画院,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更好地为美丽天津放歌,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放歌。
刘春雷、贾广健、张桂元、范扬、王卫平参观天津画院美术作品观摩展
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在座谈会上发言
庆祝天津画院新址建成座谈会现场
庆祝天津画院新址建成座谈会现场
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画院发展要有大舞台 更要有台柱子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如何更深入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所有画院人需要思考的时代命题。成立于1979年的天津画院,以陈因、秦征、林浦为奠基者,拥有孙克纲、张德育、吴燃、邓家驹、何家英等一批名家。天津画院即将要步入其发展的第四十个年头,人言“四十不惑”,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天津画院喜迁新址。对天津画院而言,显然它已经站在了新的征途上,如何继续砥砺前行,就此问题,《中国美术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
中国美术报:天津画院新址建成,是天津画院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美术界的一件大事。首先请介绍一下天津画院新址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贾广健:天津画院新址工程从2005年8月选址到2011年7月一期工程开工,2015年12月二期增项工程开工,到今天建成揭牌,前后历时13年,终于使一座功能设施完备、规划设计精美的画院和美术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使几代画院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了现实。
新院址占地57.6亩,建筑面积7194平方米,包括美术馆、行政楼和5个创作中心,涵盖了创作研究、展览展示、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艺术收藏等多项功能。未来还计划设立图书馆。其中,我们特设了主题创作室,最大的有200多平方米,可以满足主题性创作和其他一些大型创作活动的需求。
画院新址最大的特点,美术馆是重头戏。新建成的美术馆近3000多平方米,基本上占了画院整体面积的一半。无论从美术馆的景观设计、建筑风格以及整体空间等方面,它都具备了一所中小型独立美术馆的标准,画院新址预留了十几亩地的广场,也将作为美术馆的公共展示空间。希望美术馆真正承担起成果展示功能,成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平台。在画院新址设计之初,我们便作出这样的决定,就像一个好的演员离不开舞台一样,如果画院的创作和学术研究、收藏等没有一定体量的展示空间,这些成果就难以向社会推广并形成其审美的导向。
与此同时,根据天津市有关领导对这一美术馆的批示,将新址美术馆定名为天津现代美术馆,它将不再是一家画院附设的美术馆,而是未来向公众开放的专业美术馆,这一转变从整体上对画院也将有较大提升。基于此,今后天津画院在体制机制上会逐渐转向“馆院一体”的模式。充分发挥画院和美术馆两方面的优势,助力画院得到更大的发展。相信画院新址的建成揭牌,一定预示着画院更加美好的未来。今后,依托新址这一主阵地,天津画院作为专业美术创作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美术报:您同时担任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等职,一直重点关注对青年艺术家的培养扶持,这是否也提示出天津画院将以助推青年美术人才发展为一大特色和方向?请您结合天津画院的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分享一下经验。
贾广健:天津画院始终以一种包容、开放的理念进行画院的人才培养。上世纪80年代,画院就曾聘请了一批天津名家为院外画家,如孙其峰、萧朗、王学仲、梁崎、范曾等等,特别是在80年代就把刚刚崭露头角的何家英、孙本长等青年画家聘为院外画家。以此积聚了天津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带动了青年美术的发展,这在当时是很有前瞻性的举措。
后来之所以设立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当时的考量是画院编制有限,因此,青创中心成为了画院人才储备的补充方式。它的性质是青年美术人才的孵化基地,吸收新鲜的血液为天津美术的发展积聚力量。这些有潜力的青年画家有了身份,共同参与天津画院的展览和学术活动,也发挥了天津画院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目前,青创中心成员以国画创作人员为基础,同时聘入了青年油画家。未来还计划聘请书法篆刻的创作人员加入。
青创中心的人才发展设置了四个层级的目标:第一层级是学员,第二层级是青创中心的画家,第三层级是天津画院的签约画家,第四层级是画院院聘画家。这一方式,一方面对青创中心的人才发展是一种良性的激励,同时也保障了天津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
中国美术报:2014年,您到任天津画院时曾提出“名画、名家、名园”的建院目标,现今如何夯实这一目标?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具有丰厚积淀的国际化都市,基于这样的城市文化环境建立起来的画院要怎样发展,您有哪些思考?
贾广健:这些确实是常常要思考的问题。名画、名家、名园的排序包含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表征了画院的办院思想,即以学术立院,以作品立身。画院以创作研究为核心,“名画”必须是第一位的,这是画院对画家的要求,每个人要有代表作。然后,通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画”来成就“名家”,最终因汇集一批“名家”而成就“名园”,同时,“名园”还承担着传播的功能,即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园地。
画院的发展,还要考虑城市环境、要考虑画院的历史,这些都要作为一个参照。在此基础上,我致力于推动创建特色鲜明的画院。天津画院近几十年的发展证明,大楼重要,大师更为重要。画院新址犹如一个金色的舞台,如果没有好戏,没有好角色,一样黯淡无光。画院不仅要有“角儿”,而且要有名角儿,要有名作,也要有台柱子。天津画院几十年的发展受困于狭小的空间,过去因为没有空间,不能做的事,或者说不能展开做的事,现在我们有条件去补足这一短板。基于此,我们今后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艺术为人民,坚持德艺双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在提高自身艺术造诣的同时,做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二是新址的建成,对画院各方面都是一个考验,一段时期内,完善画院的建设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管好、用好画院新址设施,最大化地发挥画院在天津美术创作和发展上的作用,是我们思考和努力的目标。
三是抓创作、抓人才。学术是立院之本,作品是立身之本,今年我们以积极推进沽水流芳—“画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抓手,在年内确定和启动部分选题的创作;实施好与中国美协合作举办的“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完成好“新时代·新笔墨—当代名家中国画邀请展”。通过天津画院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系列项目的实施,加强青年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育好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力争使天津画院的工作得到全面提升,用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天津画院实现全面发展。
相关资讯:贾广健作品欣赏
浦君艺术官网:www.pujun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