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名人字画15年
带您从作者手中取画

首页收藏市场行情 孙震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孙震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018年09月20日13:33 

孙震生

孙震生

孙震生字,雨辰。1976年生于河北唐山。北京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2004年《春天的约会》获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工笔人物组金奖

2007年《五月阳光》获全国“2007百家金陵画展”金奖

2009年 《回信》 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

2011年 《新学期》获全国第四届青年美展优秀奖。

2012年 《收获金秋》参加《东方彩韵中日建交40周年-中国工笔画、日本画当代精品大展》并获金奖。

2015年 《霜—晨—月》获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

孙震生工笔人物画《清风》

孙震生工笔人物画《清风》

名家访谈——孙震生

今天有幸拜访年轻工笔画家们的偶像、2008年即被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授予“最具潜力艺术家奖”、2017年“工匠精神·青年榜样”评选中被评为年度国画艺术家青年榜样的孙震生先生。


问:您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崭露头角,您是从何时开始学习绘画的?

孙震生:我生在农村,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对着家里大衣柜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描描画画,父亲看到我画得还挺像,就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把我送到市里的美术培训班学习素描、速写、水粉。我非常感激我的父母,他们能够尊重我的爱好从小按照我的爱好培养我,使我渐渐走上绘画这条路,之后考学、工作、进修、直到成为了一名专业画家。能够将自己的爱好作为一生的职业、一生的事业,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了。


问:您为什么选择工笔人物画作为主攻方向?

孙震生:这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还在上师范的时候,在街边的小书摊看到一本1994年的《读者》杂志,封底是何家英先生的《秋冥》,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以前虽然也接触并临摹过工笔人物,但没想到工笔人物可以画得这么美、这么时尚、这么亲切。《秋冥》里的女孩就像我身边的同学,似曾相识,眼波流转间流露着年轻大学生的清纯与朝气。画面高超的技法以及作者对青春的解读,深深打动了我,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何家英先生跟他学习绘画。

1996年,我上师范时候的美术老师刘利军先生到天津美院进修,正好有何家英先生的课,当我听说这事,心里特羡慕。和刘老师联系好,他说带我去拜访何老师,然后我就带着临摹的一些作品去天津美院了。

当我见到何老师的时候就像现在粉丝见偶像一样,心里特激动,何老师耐心的给我讲创作,告诉我要多画写生,加强造型。之后还在旁边教室看他画未完成的作品《桑露》。见到偶像时的心情能想象吗?感觉一整天都在做梦,一切都那么美好,一切又那么的不真实。随时掐自己一把,疼!是真的!之后我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机会先后两次到天津美院进修学习。逐渐的,我的创作方向也就确定了。


问:您现在已经是自己偶像何家英先生的入室弟子了,而且还是他的得意门生。何先生对您曾有这么一段评价:“震生是以岩彩绘画为主要表现手段,别开生面。在我看来,震生的作品在选题和画风上,已与老师拉开了距离,呈现出浑朴中透圣洁,厚重中显灵动,典雅中见淳美,精致中有清新的风貌,难能可贵。”

孙震生:能够成为先生的弟子,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福报!先生是我的人生导师,无论作画还是做人,都值得我们一生学习。在先生教导下,我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摸索到自己的绘画语言与表达方式。得到了先生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鼓励。现在我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不要懒惰、不可懈怠,画家以作品说话,要多创作多出精品。


问:您深厚的艺术功底得益于哪些方面的基础?

孙震生:我没有上过美院,没有经过美术院校严格的基础训练,这其实是我人生当中的一大憾事,为了弥补遗憾,我两次到天津美院进修,更加幸运的拜在何家英先生门下,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人的一生能遇到名师,这是你的福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让你看得更远,看的更清晰前进的道路。

何家英先生因材施教,他能很敏锐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他会指导学生如何去发扬和优化、完善自己的长处与如何弥补、修正不足,让我们受益匪浅。当然,我很明白我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学习阶段我还是很用功的。

我当时给自己总结的每天三步走:教室—食堂—宿舍。每天早上8点到教室画画,22点回宿舍休息,除去两个小时吃饭时间,每天12个小时基本都在画画、看书,艺术理论的学习;中西方优秀作品的解读、临摹;中西方绘画基本功的训练等等。打基础的阶段就是要下狠功夫,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问:能聊聊您在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尝试吗?

孙震生:我痴迷于何家英先生的作品,喜欢的不行,所以几乎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临摹过,早期自己创作的作品也都在亦步亦趋的学习先生的样子。成为何家英先生的学生以后,先生很不赞成我的做法,鼓励我一定要脱离开他,寻找自己的风格。

当时我们这届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先生给定的是壁画方向,同学们都很不解。我们临摹了大量的壁画,去敦煌考察。先生还鼓励我们多去接触日本岩彩画。到毕业创作那年,同学们一出手,竟然画的都各具面貌,这时我们才恍然明白了先生的良苦用心。

之后我就尝试着将壁画、日本岩彩画和传统绢本工笔画三者结合,再加入西方古典油画的构图,版画、水彩画的技法的介入等等,经过多幅作品的实验,慢慢形成了我现在的风格。


问:2007、2008年您的画作呈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题材,特别丰富,而且这期间的作品也屡获大奖,这个时期是您创作的重要时期吗?

孙震生:那阶段是在探索、在尝试、在寻找自己的方向。都市的也画,少数民族的也画,那时的少数民族画作都是在网上搜的一些图片或是师兄弟手头的资料来画的。画了几张就觉得重彩画更适合表现西藏,它和西藏整体的气质特别吻合。本身重彩画颜料的这种冲击力就很强,它与藏族的那种浑厚、质朴的感觉浑然天成。

画了几张就找到了契合点,我觉得可以深入地挖掘一下,然后每年就去西藏采风。回来就根据采风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创作,07、08年虽然不是我的创作成熟期,但是这个阶段的各种探索对我以后风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您有很多西藏题材的画作有别于以往这种题材的作品,《五月阳光》、《回信》、《收获金秋》也屡获金奖,您与西藏有什么特殊情怀?

孙震生:创作藏族题材的作品,最初是觉得和我的这些材质及与众不同的手法是相吻合的,但逐渐对他们有了解之后,特别敬佩、尊重这个民族。藏族人骨子里对于信仰追求,对佛教的那种信奉,很让我敬佩。

大家知道他们那种磕长头去拜佛,开始我以为他们是在给自己的家人或自己祈福,或祈求消除前世或今生的一些罪恶等等。后来我和他们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说之所以磕长头、转经,每天早晚各一次的走转经道,都不是给自己在祈福。而是在为世间的生灵,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棵树、一个小动物,祈求它们的平安,根本就不能有为了自己的那种杂念。听了之后,立刻就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他们中有很多人从甘肃、青海到拉萨大昭寺、布达拉宫去拜佛,有好多人在路上生病甚至死去,我觉得这种信仰很让人敬佩。而且我和当地百姓的接触过程中,感受到他们对待客人的那种质朴,那种亲切友善。只要你来到他的家里,他们就会将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非常热情的招待。所以我觉得可以表现他们的内容太多,可以赞美他们的东西太多,我对这个民族的喜爱已经融入到心灵当中了,会一直画下去。


问:您对新疆有怎样的印象?

孙震生:新疆和西藏一样,是每一位艺术家都很向往的地方。新疆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从一些老艺术家们的作品中了解到的,黄胄、靳尚谊、龚建新、刘大为等等。他们的作品里生动的刻画出新疆人的形象和他们的生存状态。让我觉得新疆是一个被歌舞充盈,瓜果遍地,极具异域风情的好地方。

等我亲自踏上新疆这片土地的时候,对新疆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和藏族人一样,对任何人都友善而真诚。我尤其喜欢塔吉克族,我很喜欢那些孩子,他们像一个个的小精灵,古灵精怪,又害羞腼腆。当你拿相机给他们拍照时,他们会主动给你摆一个他认为很美的动作,朝你微笑,拍完之后,还要对你说一声“谢谢”,他们那纯真无邪的眼神,充满好奇且羞涩的表情都深深打动我。


您的作品《今夜有雪》、《结婚日记》有您生活的影子,您有画过您的鬼精灵儿子吗?

孙震生:以前画自己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表现主题,所以有两三幅作品画了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我的儿子很可爱,从他出生那天起我都想去画他,但是一直没敢动笔,怕画不好反而破坏了内心的那份憧憬,但是我的影像资料都保存着,合适的机缘到了,我会画一个系列,来记录他的成长。可能会作为他的成年礼物送给他。


问:您创作的作品总能以不同的视角捕捉人们日常生活的美,以不同的笔墨给我们呈现那么多优秀作品。您的画作中还出现过体育题材的作品,这种创作在您的画作中多吗?

孙震生:主题性创作不多,获十一届美展金奖的《回信》算一个,还有刘翔那幅是为了奥运会画的,2008年中国能举办奥运会我也很高兴,而且刘翔创了世界纪录,所以我就画了那幅画。

《回信》是地震题材的,因我就是在唐山大地震时出生,所以一直也想表现这种感恩的心,我们就是被别人救援过的,深有感触。唐山人说起那段经历都很动容,很多人都是死里逃生,震后得到了全国人的救助。

所以汶川地震后,我就想画一个主题性的创作,抗震题材的。当时手里也没有太多的资料,刚好那年的春节去甘南拍了一些素材。那幅中的小孩是在写回信地址,其实是我们向他们要地址,到时给他们寄照片,是这么一个情节。当时一直想怎么能和抗震联系到一起,画了一些构图,看看能不能以回信的形式,在得到救援后,写信来表示感谢,表达感恩的心态。

当时让何老师帮我看一些稿子,何老师说能不能加一个邮递员,这对我是个启发,斟酌到最后,在画面左下角加几个纸箱子,用“军用毛毯”几字来点题。就这样,这幅画就画成了,也没想到能得奖。


问:您有一幅《白夜》的作品色调特别不同。

孙震生:那幅是2007年探索阶段画的,当时画这幅画的初衷是我看了一本叫《白夜》的小说,我觉得名字太好听了,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之后我就以此为题创作了这幅作品。

画面主体是一个侧身的女人体,背景是朝下生长的一棵枯树,树的右下角有一轮弯弯的月牙,若隐若现。这幅作品的色彩采用了弱对比,这个画面以白色为主,树是白色的,人体是白色的,衣服是白色的,头发是白色的。

运用想象当中的主观色彩,为了画面改变它的固有色,根据需要调整色彩的均衡。这张画就画了一张,画完之后很多人都很喜欢,他们都很喜欢那种调子,淡淡的色彩勾起淡淡的思绪。


问:2015年获奖的《霜-晨-月》很特别,风景中人和动物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而且都是背影,它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孙震生:在搞大创作的时候,我都希望和前一张有所不同,有所突破。所以我每一幅新的作品都尽量画一些没接触过的题目。

《霜-晨-月》我表现的是一位赶夜路的藏民,赶着牦牛队,踩着厚厚的积雪,朝着黎明的曙光前行。虽然辛苦疲惫,但是希望就在前方。

这幅作品我尝试了大场景,而且画的都是背影,无论牦牛还是人物都无法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我只能通过对环境的渲染,对牦牛队和藏民背部的刻画,来创设一种情境,通过情境烘托主题。

这幅作品表面看画的是藏民,其实画的是我自己。在求学和创作的道路上,我一直在努力前行,有汗水、有疲惫、有痛苦、有挣扎,但是我从没有迷失方向,我一直在朝着理想而努力。


问:您创作过程中有过困惑吗?

孙震生:其实困惑、问题在每张画里都会面临,因每张画的题材不同,画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我也是有意在每张画里给自己制造新的课题、新的困难。我不喜欢按着一定的程序去完成一幅作品,虽然那样会很快、很顺利就能完成,但没有挑战性,没有新鲜感在里面。

相反,画不同题材的东西,每张画都使人很苦恼、很挣扎,但将困难克服了,就会又往前进步了一点。好多画错的地方,到最后反而丰富了画面的效果。我和我的学生说过,画重彩画的过程和人生是一样的。如果人生很顺利,你不会珍惜每个阶段的每一份获得。如果稍微有一些小坎坷,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掉了,迈过去了这坎,你会更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生活,有一些坎坷的人生会更丰富。


问:您刚刚完成的一组水彩作品是主题性创作吗,为什么考虑画这种题材的作品,为什么用水彩表现?它的内涵是什么?

孙震生:我最近画了一组水彩,共六幅。表现的浙江丽水古村落的木门。题目叫做《岁月如歌—西川古村的记忆》,这个古村在繁荣时期有两千多人,现在的村子里常住人口只剩46人,基本都是6、70岁的老人,其他的年轻人和孩子都搬到了县城,买了楼房。

村子里几乎每家的木门都是紧锁的。但是木门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记录着曾经的欢乐和幸福。这些老木门老屋子就像那些迟暮的老人,为了子女操劳一生,如今他老了,走不动了,但是我们不能抛弃他们,即然他们不愿意离开老家,那么我们就要多回家看望他们。老房子记录了我们的青春、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记录了我们的奋斗,保留下来非常珍贵。

画这一组水彩,是为了参加美协的一个展览,虽然有些任务性,但是在创作中我越画越有感觉,越画越顺手,画完后我觉得我的水彩水平提高一大截。

老木门作为风景画或者静物画,我觉得用水彩表象更适合。水彩,我一直都很喜欢,也一直在用水彩画些速写和色彩稿,水彩画的好多技法和重彩画是相通的,对于我工笔重彩画的色彩感觉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


问:您对艺术的这种执着精神很让人钦佩,在诗词、书法、金石方面您也都有涉猎,书法是从临帖还是临碑开始的,师承于哪家,其它方面呢?

孙震生:我受传统观念影响,优秀的画家要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现在看来我还差得很远。我喜欢古诗词,也喜欢现代散文,但是自己不会写诗。何家英先生对我们说过:“作为一名画家可以不会写诗但是不能没有诗心。”所以我创作的作品也都尽量追求诗意、诗境。我写的诗都在我的画中,需要读者去细细品读。

书法和绘画是关系最紧密姊妹艺术,尤其书法和写意画,更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我平时也画写意,所以也离不开对书法的练习,我喜欢二王和赵孟頫的书法,一见就喜欢就想学。有人说赵的字有媚俗之嫌,我倒觉得赵的行草非常见风骨!章法更是精妙!我是赵孟頫的铁粉,不会改变。

篆刻还是在学生时代下过一段功夫,临摹过一些秦印、汉印,工作以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给了画画,很少再刻了,但是我喜欢章料,收藏了几百方,我想等有时间了,一定把它们都刻成印章。


问:对今后的艺术创作您有怎样的思考?

孙震生:今后的创作还会延续以前的少数民族路线,去表现藏族、塔吉克族的日常生活。另外我还要去创作成吉思汗的一生,这是我前两年就确定的一个创作目标,我想去挑战一下历史题材!

问:看到有篇报道,是关于您们对东兰县孩子帮助的事,它缘起于何时,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孙震生:这是五年前姚大伍老师在广西的朋友,对他说在广西有一个乡特别困难,好多学生上不起学,问他能不能支持一下,姚老师就和我们几个人商量,大家一拍即合,都很想一起做点事,刚开始时有五、六个人,之后就越扩越大。

后来我们找时间去当地考察了一次,确实特别困难。乡里学校还可以,但孩子们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特别难走,尤其遇到雨季,好多孩子家里都很穷,上学很困难。

于是,我们回来后就开始启动助学计划,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捐助一两名学生。现在我们的团队每年资助五十多个学生上学。当然我们资助对象是有选择的,要找那些品学兼优而且家庭确实有困难的。我们每年都要去东兰县一次,和孩子们见个面,和他们聊聊天,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给他们带去一些文具和学习资料,冬天发一些羽绒服,棉鞋。当然这里贡献最大的是姚大伍先生。

县里一个最困难的村子,有一条四公里长的路,每当下雨时非常泥泞,人根本无法出来。我们几个画家每人捐了一幅画,找了一个收藏家将那些画收藏了,用那些钱修了一条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


问:您们除了经济上的帮助,在他们身上也花费了很多精力,听说前一阵其中的一些孩子还来到了北京。

孙震生:前年有几个学生考上大学了,在最初几年那些孩子中是没有大学生的,资助时他们还是初中生、高中生,还有小学生。两年后就有四、五个考上了大学,我们特别高兴,出资让他们坐飞机过来北京玩几天。我们几个人分工,每天有两三个人轮流陪孩子们。我们就想让这些大学生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北京,让他们有奔头,让他们更有动力。这些孩子很争气,去年又有几个孩子考上了大学。

我们资助孩子,第一要确保这些钱能确实发到孩子们手里。第二,不能让这些孩子好逸恶劳,有人给钱就不去努力了,这也是特别重要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将我们的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当他们有能力了,也要去帮助其他人。


相关资讯:孙震生工笔人物画欣赏

浦君艺术官网:www.pujun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