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80年代就有人称书法家李铎为大师,他从那时就反对,一直反对到现在。2010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亲笔为《李铎集》出版题写的序言中称:“60载军旅生涯、70年艺术春秋、80岁人生历程——李铎先生是我敬重的长者和著名的书法大家。”
从书法家李铎手中取书法
全国首创带收藏爱好者从作者手中取画专业机构,拥有刘大为,沈鹏,张海,苏士澍,欧阳中石,黄永玉,范曾,何家英,杨飞云等百位一线名家资源,为爱好者提供“名人字画定制”服务,带您从书法家李铎手中取作品,投资收藏首选!
浦君手机+微信:135-2216-0002
书法家李铎最新动态,查询浦君国际艺术中心官网:www.pujunart.com
60载军旅生涯
1949年,李铎被招录到中南军政大学,半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结业,被分配到第41军122师364团2营8连。他跟随部队到广东肇庆剿过匪,在汕头南澳岛打过仗。军旅生涯中最深的记忆是剿匪的时候有一次他和战友巡逻回来,才坐下来歇口气,突然不知从哪里打来一阵黑枪,子弹击中老班长,鲜血直流。老班长自知不行了,留下临终遗言:“给我娘捎句话,就说我牺牲在战场上。”
南澳岛打仗后,因表现突出,李铎从团部调到师部,又调到惠州军部。没多久,中央军委下来通知,要41军选派5个人到信阳步兵学校深造。李铎被幸运选中。在学校,他拼命学习,不放过每个学习的机会。连每星期出黑板报,他都认真对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正是因为这种认真,使得李铎出的黑板报在每次评比中都能拿第一,还荣立了三等功。毕业的时候,优秀的李铎得以留校当教员。
过了两年,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起来了,2000多人从各大军区选调进来。普通话好的李铎担任解说中队的班长。山东姑娘李长华当副班长。李长华济南口音重,李铎时常帮她矫正发音。工作当中,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1961年春天,李铎和李长华结婚了。那时工资很低,每次发工资,小夫妻把钱都摊在床上,找一张纸,写上柴米油盐需要多少钱,牙膏肥皂需要多少钱,党费需要多少钱,把这些必要开支留够后,剩下的给他湖南老家寄一份,给她山东老家寄一份。
尽管日子过得拮据,但由于历经战火烽烟,书法家李铎觉得和平生活来得弥足珍贵。
70年艺术春秋
李铎5岁读私塾,天天练毛笔字,有着扎实的童子功。
到北京后,见的世面多了,接触面广了,在哪儿都能看到一流的书法作品,李铎顿时觉得自己就像是井底之蛙。于是他甘愿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在书法的海洋里四处遨游,吸收别人的长处。
每当参观名 胜古迹,别人留恋山水风景,李铎就临摹牌匾石碑。一次,参观十三陵水库,坝上好大好高一个碑,碑面刻着郭沫若写的铭文。李铎边看边品味,心里想:哎呀,这文也好,字也好,真是个宝贝。然后,就怎么也挪不动步子了,拿出纸笔细细临摹,一直到夕阳西下,夜风萧萧;游览颐和园,“颐和园”那三个字让李铎琢磨半天;参观北海,他又被北海的牌匾给迷住了;进了故宫,里面那些手书真迹更是让他一步三叹,流连忘返。故宫珍宝馆、绘画馆、瓷器馆等馆标都是郭沫若题写的,看来看去,李铎对郭沫若的字愈加喜爱,觉得郭老的字真是气宇轩昂,气度不凡。
有一次,李铎寻旧报纸引火烧饭。看见熏黑的报纸上一块肥皂盒大小的地方,刊登着郭沫若的书法作品。李铎如获至宝,立即把这块“肥皂盒”剪下来,用水洗净,晾干。很长时间都对着这块小小墨宝,研习临摹。
以前,李铎照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认真练过一阵子。可自从被郭沫若的书法迷住后,他就集中时间专攻郭体。那时候,李铎常到荣宝斋去,因为那里挂着不少郭沫若的真迹。慢慢地,在现场看不满足,李铎就想拿回家来研究。为了临摹得更准确,李铎买了一种很薄的纸,还独创制作了一个拷贝箱。什么叫拷贝箱?就是把一个方凳子翻过来四脚朝天,然后从外面拣回一块玻璃放在上面,再把郭沫若的字放在玻璃上面,然后再放一张半透明临摹纸,最下面的台灯拧开以后,薄纸上的字迹清清楚楚。
长期练字,李铎的书艺不断精进。有一天,《解放军画报》的一个年轻编辑来军博办事,到办公室找秘书接洽,见李铎正在给别人开介绍信,就在旁边看。李铎的一手毛笔字写得龙飞凤舞,好不潇洒。该编辑就请他为《解放军画报》写标题。浙江有个地方建起一个大水库,名叫梅垄水库,当地领导写信给《解放军画报》,要写标题的那个人(那时作者都不署名)给他们题写库名。信转到李铎手上,他十分高兴,复写了好几遍,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幅给寄去了。
梅垄水库剪彩那天人山人海,很多人都被“梅垄水库”那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所吸引,纷纷打听这字是谁写的。不久,梅垄水库附近的公社又搞了一个水库,领导说我们还请这个人题写库名。信又转来了,李铎义不容辞,又高高兴兴写好给寄走了。连续两次为水库题名,李铎其名在江浙一带广为人知。
北京市铁路局有一个郎局长,是李铎的朋友。有一天,郎局长抱来一本大册页,对李铎提出一个要求:毛主席发表的27首诗,你用郭沫若体,一首一首写到册页上去。李铎很认真地完成了朋友之托。郎局长把这个册页当成宝贝,逢人来家必展示。那些人一看是郭沫若的字,惊奇万分:你在哪里搞到的?太有价值了!此后李铎有了“郭沫若第二”的名号,他临摹的郭体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1976年打倒“四人帮”,郭沫若写了一首词《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荣宝斋这时设想出一本挂历:上面是郭沫若的这首词,中间是一幅《三打白骨精》的画,底下是日历。荣宝斋请来李铎用郭体书写郭沫若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李铎将这首词写出来,一气呵成得心应手。而这大气磅礴收放自如的字,一经面世,人人惊呼。这个挂历当时在发行了几百万份,全国各地都有。李铎顿时名声大噪。
按照常理,此时的李铎名誉有了地位有了,应该会停下来坐享其成了。可就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李铎却产生了一个想法:我学郭沫若仅仅是一个阶段,如果这一辈子就写郭沫若体,即使我写得再好也超不过他。
如何跳出郭沫若的模本来超越自我呢?李铎重新进入再学习阶段,他买了很多帖,看见谁写东西好,总要认真揣摩。
北京北海公园里边有座古时的房子,叫三希堂,所有的墙上都是碑,里面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李铎知道这个三希堂后,一早背着一壶水一包饼干,就进去了。一待一描就是一整天。有一次公园要关门了,守门的女人大声喊里边有人没有?李铎才反应过来,周围一看,公园里竟只剩他一个了,亏得那个守门的嗓门大,否则就要被关上一宿了。为此李铎还吟诗一首:“雨霁春山碧,凌风紫燕飞。三希堂上客,日暮不知归。”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一番番苦功之后,李铎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不仅如此,他还总结出研习书法的四字箴言:临、立、变、创。临帖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临摹别人的东西,叫做真临,要一笔一画地临,要边临边悟,边悟边记。由“临”到“立”,是一个坎,就是离开别人的字体,去走另外一条路。这条路是艰难的,也受到很多人非议,一些朋友劝他:老李,你别改了,大家很喜欢你写的郭沫若体,你写郭体就行了。李铎则“咬定青山不放松”,他宁愿一时写不好,也要不断摸索前进。
“以魏隶入行,独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拔、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李铎的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这是行家对他的评价。而一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后,李铎的书艺更如入无人之境,挥洒自如,纵横驰骋。
1982年2月,李铎偕夫人荣归故里。一个叫朱汉卿的县长拿来杜甫的诗《次空灵岸》,请他写一幅大字,准备将其雕刻在空灵岸上。空灵岸就是湘江边上的一个悬崖,有十几米高,30多米长,上面盖了一个大庙,有千年历史。最是难拒故乡情。李铎一笔在手,激情在胸,恣意汪洋,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后来,由杜甫作、李铎书,高6.4米,宽21.8米的《次空灵岸》巨作,高悬于空灵岸悬崖之上,成为当地极负盛名的一景。
新疆吐鲁番有个火焰山,四围都是黄沙。驻军给李铎写了一封信,请他书写“火焰山”三个字。李铎有求必应,很快写好给他们寄去了。当地的同志将“火焰山”刻在一块大石头上,此处又成了人们观赏火焰山、照相取景的最佳地点。2000年,李铎随军博赴大西北慰问团到了新疆。在火焰山下,维族男女青年翩翩起舞,还有一些长者吹喇叭打鼓,欢迎远方来客。陪同人员介绍说,“火焰山”3个字就是这位书法家写的,他叫李铎。维族同胞的心情更不一样了,马上给李铎戴上新疆小花帽,围着他跳啊唱啊。一位维族干部对李铎说,你这三个字嘛,写得好嘛,我看这三个字就像火焰山一样在燃烧嘛,奔腾向上嘛,给我们的旅游事业作出贡献了嘛!
学艺无止境,贡献有真心。李铎年过八旬,艺术春秋都超过70年,但书法家李铎仍在学习,仍在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这就是多年创作实践继承创新、弘扬民族文化、建立书法理论体系、并为社会努力付出的、各界共识共知的艺术大家风范。
带您从书法家李铎手中取作品,让您的投资藏品放心传世!
浦君手机+微信:135-2216-0002
书法家李铎相关资讯:李铎书法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