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工笔画研究院院长。
回顾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笔人物画发展,何家英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画家之一。对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何家英主张“衡中西以相融”。古代人物画以晋唐为高峰,这是很多画家的共识,何家英也不例外。一方面,他师法晋唐,取其饱满充盈、雄健典雅之气度;另一方面,他认为西画中很多观察、描绘对象的具体方法对工笔人物画创作很有裨益,应当采用。在艺术境界上,何家英认为,“平和、含蓄、不激不厉、不抛不露”“中庸有度”是工笔画的上乘语言,最忌流于匠气的刻板、琐碎、僵滞诸病。在他看来,工笔画的语言不单在于技巧,更需要画家的修养来支撑:“深情、高格需用心养,用心不深,下笔即俗。”
何家英 《秋冥》 203×151cm 1991年
《秋冥》是何家英的代表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主张。1990年,何家英带着学生到河北蔚县写生。山中的秋季比平原来得要早,站在山顶上,他看到了山坡上的白桦树,还有那如蝴蝶般纷飞的黄叶以及蓝得发紫的天空。何家英说,一生中只有三件事令他心醉:“一是小提琴的声音,二是印象派的画,三是如画般的秋天景色。”令人沉醉的晚秋景致让他联想到王维的《山居秋暝》,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不过,何家英并没有描绘诗中所述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是改“秋暝”为“秋冥”,以冥想的人物追寻与天地自然沟通的幻境。《秋冥》中,画家塑造了一位优雅温婉的年轻女子。她席地而坐,头枕双臂,侧脸凝视,静静地望着某处,已然出神。这正是一个人进入冥想状态的真实神态。
《秋冥》中的女子衣着素雅,白色的长裙配上淡灰色的毛衣,更显其优雅沉静的气质。景物的色彩醇厚,深蓝的天空浓郁得近乎于紫色,给人以高贵单纯之感。土色的地面仿佛蒙了一层秋霜,坚硬中略显朦胧。几棵白桦宁静耸立,光滑的树皮上夹杂些斑驳痕迹。天空的蓝、大地的赭、树皮的白、树叶的黄,相互映衬,构成了最美的深秋色彩。浓郁的景与恬淡的人对照鲜明,却又和谐统一,画境令人陶醉。因人物衣着关系,画中并无贯通一气的长线条,但画家所用短线轻松灵动,经营妥帖。特别是裙褶的线条安排,疏密有致,极具美感。
何家英自述:《秋冥》这件作品与其说画的是一个女孩子,不如说画的就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心境。男人其实也会像女人一样的冥想,与天冥合,与宇宙冥合。这幅画从造型的整体上,一直到人物的神态,特别是眼睛流露出来的那种气韵,我都在营造那样一种空灵、深邃的意境。
何家英擅长描绘女性,但他反对以传统审视美人的眼光来看女性,在他看来:“女人一变而为美人,其原有的丰富和自然健康的内涵就被弃置,代替她的是矫饰和做作的外观,于是就千手雷同、千人一面,西施、王嫱长得一样,秦娥、赵姬了无区别,特别概念,也特别俗气。”所以,何家英在描绘女性时注重赋予对象特别的精神气质和情感。他画中的女性往往气质优雅而又略带忧伤,《秋冥》中的女子也是如此,这与其早年学习李煜词作的经历不无关系。大学期间,何家英受到老师刘天呈的赏识,不仅在绘画技法上得到悉心指导,还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日久天长,其画境在无形中也受到李煜婉约诗境的影响,高洁而忧伤的气质在他日后的作品中多有流露。
关于浦君艺术:
国画家:
何家英、王明明、黄永玉、范 曾、刘文西、王成喜、陈佩秋、史国良、李翔、冯远、尼玛泽仁、
苗再新、范扬、贾广健、程振国、王天胜、张复兴、王界山、冯大中等等。
油画家:
靳尚谊、詹建俊、肖峰、杨飞云、冷军、王沂东、陈丹青、许江等等。
书法家:
欧阳中石、沈鹏、张海、苏士澍、王镛、李铎、韩天衡等等。
2019年开启带您直接作者手中取画新模式,让您的投资藏品放心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