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美术界上,刘文西这一姓名基本上众所周知。他是当今美术界曾经开宗立派的知名人物,在第五套RMB上镶入的他所制作的毛泽东主席头像图片,是我们中国人看得最多的一张“画”,自然是进到千家万户日常生活深刻的人物画之一。题材上,刘文西的美术作品以主要表现领袖风采、百姓生活、黄土地人文风貌为主导。手法上,他汲取中西方各家笔墨和造型手法,将国画推动发展到一个全新的环节
20197月7日,这名一辈子为人民而写作的艺术大师,因病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过世,寿终86岁。
刘文西对黄土地具有恋恋情深。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行走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沟坎坎,画尽这边的人文风情。但非常少有人会想起,刘文西实际上是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他1933年出生于浙江嵊州,1958年浙江美院毕业之后,道别了风景优美的江南地区,毅然决然来到陕西省安家落户,在西安美术学院一执教便是60多年。
为了更好地丰富自身的艺术累积,课堂教学闲暇,一有时间他就深入陕北的农耕地头,搜集写作素材。他仔细地观察着、感受着、体会着,找寻艺术的灵感。长时间深入生活,不但深化了他和陕北老百姓的血肉情感,也使他从这当中得到了充足的艺术滋润。做为老前辈的吴作人老先生曾用“半生青山,半生黄土”来褒赞刘文西的传奇经历。
一名出生于江南风情的美术家,怎么会对高天厚土的陕北十分偏爱?刘文西对陕北的热恋,既来源于他的性情秉性中审美观特质的壮伟,也离不开独特的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区的壮观、陕北人的忠厚、革命热情的激昂、汉唐遗风的轩昂,时刻熏陶着刘文西的性情与情操。刘文西的经典作品《祖孙四代》,內容出自于陕北农家生活,但其轩昂大方的总体造型,就受到西汉霍去病陵墓石刻的影响。延安市也是刘文西的精神寓所,革命圣地触发的“圣地意识”长时间主导着刘文西的写作核心理念。恰好是这些文化心理和艺术元素,促使刘文西塑造的角色,不论是雄才大略的领导者,或是平平常常的村民,都激荡着高尚感和英雄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