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界,何家英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天津美院教授、天津画院院长,以及中国美协副主席……但这些光环仍不能尽显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建树:他的工笔人物画继承了晋唐时期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辉煌传统并有所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何家英笔下的工笔人物总是让人百看不厌,尽管岁月流逝,魅力犹存。那些沉静优雅的少女形象,总有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和涉世未深的真纯。
何家英 1997年作 冰清玉洁 镜片 设色纸本
在何家英看来,画画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理想,也是一种审美选择。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一种理想,一种情怀,这就需要选择。对一个初入绘画门槛、尚未形成自己审美理想的年轻人来说,常常会借助别人已有的成果。
譬如,何家英早在中学时代便喜欢黄胄的水墨人物画,同学拿来一幅《阿娜尔汗》的印刷品,美丽灵动的形象、酣畅娴熟的笔墨,令他十分着迷,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画中模仿起大师的风格。一直到他考上天津美院以后,追摹的仍是黄胄和石齐。他的毕业作品,无论是构图形象,还是笔墨技法,都可明显看出黄胄、石齐的影响。
何家英 作 静夜思 镜心 设色纸本
与黄胄、石齐等前辈画家一样,何家英始终坚持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这是形成他写实画风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葛洲坝写生时,时值盛夏,炽热如火,何家英在大坝上遇到一女电焊工,红红的面颊,明亮的双眸,梳着两条大辫子,显得那么质朴、健康、爽朗。他不仅为她画了速写,下班后还随她上了工棚,认识了更多普通劳动者。“那个时代没有娇艳,没有轻浮,有的只是健康朴素的美,只要画家真心投入,真切表达即可……”何家英仿佛仍沉浸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但是时代在变化,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伤痕文学”的出现和美术界西风东渐,使学术界思想空前活跃,对“文革”以来人物创作的“红、光、亮”提出了大胆质疑。何家英开始意识到:人物形象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甜美热闹上,而应深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丰富画面的内涵和意境。
关于浦君艺术::
国画家:
何家英、史国良、范 曾、黄永玉、刘文西、王成喜、冯大中、范扬、贾广健、苗再新、林容生、南海岩、范迪安、王明明、冯远、尼玛泽仁、陈佩秋、程振国、张复兴、唐勇力、田黎明等等。
油画家:
靳尚谊、杨飞云、冷军、陈丹青、王沂东、詹建俊、肖峰、许江、徐里等等。
书法家:
2019年开启带您直接作者手中取画新模式,让您的投资藏品放心传世!
13522160002
长按红字复制微信号
在微信中搜索添加好友